316L不锈钢管表面制备了氧化钛层作为扩散阻挡层。通过氢气高温烧结提高氧化钛层与多孔不锈钢载体间的结合强度。氧化钛修饰多孔不锈钢管的平均孔径为1.1μm。采用化学镀方法在氧化钛修饰多孔不锈钢管表面制备了钯膜。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钯膜的结构、形貌和成分分布。用“基准水样”和方差分析方法较全面的鉴别了对选材有影响的冷却水成分,结果表明,HCO3-的缓蚀作用非常显著,与SO42-相当;当NO3-浓度小于37mg/L时,缓蚀作用不显著,当NO3-浓度大于37mg/L时,NO3-的缓蚀作用大幅度陡升到析氧电位附近;卤素离子F-的作用不显著。用极化曲线、EIS、Rp、SEM和EDS等方法研究了冷却水中不锈钢钝化和点蚀的特征及不锈钢管腐蚀状态的监测方法。发现:可用Rp数值大小监测不锈钢管的腐蚀状态,以10kΩ·cm2为界,判别不锈钢管是否发生了点蚀,该方法简单、方便、可靠;2个容抗弧不是点蚀的唯一特征,也可能是1个较扁的容抗弧;用EIS监测不锈钢的点蚀状态,很难满足稳定性要求;Cl-的作用有时间效应,超高Cl-浓度的短期(1-2个月)作用一般不会引起不锈钢管点蚀,但是随着时间延长,耐蚀性能会下降,点蚀和活化的概率不断增大。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改进了现有的选材方法:1)河口水选材点蚀试验应用Cl-最大月均浓度而不是最大浓度,两者可相差数千毫克/升,温度用对应时期的冷却水最高温度而不是最高温度,按正态分布用样本容量n≥8的小样本统计推断方法求取Cl-最大月均浓度;2)缓蚀性离子不仅要考虑SO42-,还要考虑HCO3-和NO3-,可将HCO3-浓度换算成SO42-浓度。通过点蚀电位法及技术经济性能的比较研究,筛选出了选材导则中没有的高性价比的新型铁素体不锈钢管SSF-53和SSF-4。SSF-53的耐点蚀性能介于超级不锈钢和317L之间,可用于Cl-浓度≥5000mg/L的冷却水;SSF-4的耐点蚀性能介于317L和316L之间,可用于Cl-浓度≥1000mg/L的冷却水。扩大了选择范围,填补了技术空白。多孔不锈钢管表面钯膜致密,厚度为5μm,为单一面心立方相。钯膜与氧化钛层结合紧密。对多孔不锈钢管表面钯膜进行了氢渗透性能测试,钯膜与多孔不锈钢载体未发生元素互扩散。在723 K、0.5 MPa压差条件下,凝汽器是电厂热力循环的冷端,凝汽器换热管腐蚀泄漏以及由此引发的锅炉爆管、炉前系统腐蚀、汽轮机结垢等是电厂运行中常见的事故,对整个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有着重大影响,对投资和运行维修费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课题的目的就是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和试验研究,分析不锈钢管凝汽器的主要腐蚀失效形态、原因和机理,掌握凝汽器冷却水的主要腐蚀影响因子及其变化规律,探索不锈钢管钝化和点蚀的特征及其监测方法,改进现有的选材方法,合理选择凝汽器换热管材料,改进现有的质量标准和条款,避免或者减少凝汽器腐蚀泄漏,提高凝汽器和电厂的安全经济性能。通过对电厂、凝汽器及换热管制造商的大量调查,搜集了各种不锈钢管凝汽器、换热器的失效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