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H不锈钢管工艺
347H不锈钢管工艺:347H不锈钢管进在550℃下纯疲劳及550℃下的蠕变-疲劳交互下的微观组织演化及疲劳寿命变化进行研究。断口的扫描电镜形貌表明在蠕变-疲劳交互下存在高温动态回复,使得蠕变-疲劳断口未形成二次裂纹与解理面,而在纯疲劳下存在较多二次裂纹与解理面;透射电镜形貌表明在蠕变疲劳交互下金属内部局部会形成清晰的位错墙和位错胞结构,错增殖密度相对于纯疲劳也大大降低,此时材料的循环软化特征明显,因此蠕变-疲劳交互会导致材料的疲劳寿命显著降低。对不同应变幅下347H不锈钢管的蠕变-疲劳寿命试验证明不同应变幅下TP347不锈钢的蠕变-疲劳循环寿命相对于纯疲劳条件下都有降低,降低的程度随应变幅的增加而增大。TP347H和TP304H钢氧化动力学方程遵循Δm=ktz抛物线规律。并且在这些温度下以上两种钢在氧化过程中没有出现氧化层剥落的情况。347H不锈钢管并且590℃到620℃是TP347H和TP304H钢单位面积增重增长最快。347H不锈钢管接着借助扫描电镜和能谱仪深入认识了TP347H和TP304H钢氧化腐蚀产物(氧化层)的组织结构及形成机理等。研究发现TP347H和TP304H钢表层氧化物的生长方式:首先在表面生成颗粒状的氧化物,接着在氧化物表面生成结晶状的物体,这些结晶体横向生长形成连续的氧化物膜层,结晶状氧化物进一步长大,开始了纵向的长大,结晶状氧化物之间形成小的孔洞,随着时间的延长,结晶状氧化物继续长大,之间的的孔洞消失,然后在结晶状氧化物上生成大量的晶须。并随着氧化温度的增高,这个长大过程进行的更快。这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的抗氧化能力减弱。TP347H和TP304H内壁氧化物由两层氧化物构成,外层氧化物比较疏松,外层氧化物为Fe2O3,内层氧化物致密,内层生是(Fe,Cr)尖晶石氧化物和NiO构成; |